给您讲讲小故事

[复制链接]
查看17397 | 回复4 | 2012-1-27 15:08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农民生活的农村是有故事的,其叙述性的价值在于农民、农村、农业问题是社会总体发展公关的最后一块堡垒。相对于城市,农村社会的发展是最后的发展,农村社会的变迁是最后的变迁。农民作为最后的发展与变迁的演绎主角,聚焦度和感光度不断提高。这一民生问题的重要一份子,始终成为传媒舆论的核心之一。农民的城市期盼,仅仅限于向城市出卖劳动力。农民向城市的输入,一方面是农村社会对剩余劳动力的排斥。另一方面是城市对廉价劳动力的吸纳,城市需要建设的劳力资源。城市优越于农村是不争的事实。城市的成长有农民的血色汗泪,农村的发展需要农民的血脉情怀。年关岁尾,农民工回家问题渐上政府议事日程。打拼了一年的农民工们将要带着在城市耕耘的收获,衣锦还乡。我家在农村,感想于近几年春节回家对农民工的所见所闻! “闲酒”是一种乡村交际的典型。它注重对社会关系的维系。春节的时候被邀请的频率与在村庄的影响力是成正比的。农民工回村过春节,就要捡起村庄过节传统。“熟人社会”讲究的就是纽带效应。在农村谁没有“三朋四友”,谁没有“几个穷亲戚”。在外一年了,需要重温乡土人情的温馨。农民工回家置办年事,就是在置办着几桌“闲酒”。何况,出去打工挣了一些钱。农民工需要村民的关注,农民工在外受到的委屈需要在 “闲酒”的觥筹交错中消弭,表达挣钱后的那种情不自禁。以往过年,最受村民邀请的是村上的干部。如今,最受邀请的是那些在外的“能人”。他们有“门路”、有能力、能挣到钱。农民最实惠的,请这些人,来年自己辍学的孩子可以跟着去“打工”。在农民的眼里“打工”也是一种“职业”。所以,“闲酒”往往是一些包工头、运输专业户、有技术人员等唱着主角。农村干部也要让一让。于是,过年时候,农村的家家是“吆三喝六”、“东拉西扯”的。农村的热闹喧嚣起来了。在农村不喝“闲酒”就等于没有过年,就像门上的春联、大年三十的鞭炮,它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农民工回家,没有人喝他的“闲酒”或者没有喝别人的“闲酒”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。农民要面子,农民工更要。如果单从“社会人”概念来分析农村的“闲酒”现象,也许就是农民天生是群居动物,白酒能够刺激农民天生的热情神经。
“结婚”在农村是一件大事。一人结婚,满村喜事。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,农村喜事的消费日渐攀升。大龄农民工外出的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为儿女的“嫁娶”而操劳的,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娶的添彩,女儿嫁的风光。而农村的青年男女,辍学之后,往往是光荣加入农民工的大军。接受“打工”的社会再教育。所以,农村的青年在城市的“流浪”也是奔着自己的前途去的。“打工”潮流带来的一时“物质优越”,不知道多少农村青年的“城市梦”在其中起伏,原本是希望促动青年追求家庭富裕或者对理想的期盼,结果却成为“仓促”。但是现实却是他们还要回村完成生命的“跃进”。所以,青年男女的大部分收入是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准备的。一方面常年的在外奔波,没有时间回来,春节时期是他们谈婚论嫁的最好时期。另一方面只有挣到足够的婚嫁消费用资,也才能谈婚论嫁。所以,现在的农村青年在春节时候结婚的特多,也就有了“春娶春嫁”现象。不过,其中一些的情形值得思考。一是农民工办“喜事”讲“排场”,全村喝“喜酒”,形成巨大的喜宴浪费现象。二是选择女婿以前讲长相,现在讲会不会“挣钱”,打工能力成为农民能力的直接表现。三是结婚彩礼的幅度急剧增长,很多农民嬉笑曰:娶什么儿媳妇,分明是买!
“房子”是农民最大的不动产,房子好不好最能反映出农民的家居水平,富裕程度。所以,在农村一栋新房的落成,就意味一张最大的名片亮出了。当然也就养成建房子的“追风”,比高、比大、比漂亮、比价位甚至比宅基的高低。农民工的收入,在房子上的花费也是一大笔。昔日高调的“平房”已经成为“鸡立鹤群”。现在在农村,市场化的农民在劳动力流转的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好处,而且获利是“立竿见影”的。一天的劳动力出卖就是一天的收入。农民建房,提高居住水平、改善生活环境无可厚非。能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的物质富裕,但是也产生一些负面效应。一是在农村胡乱建设严重,缺乏规划。为整体建设留下隐患。二是造成建设浪费,很多家庭的二楼根本就没有人居住。三是养成农民的攀比心理,在农村建房子的“从众效应”特别明显。所以,在春节的时候房子的建设材料就会供不应求,因为农民工要置办新房子。装点自己的家。给妻儿老小一个交代或者为新媳妇置一个安乐窝。
与其说农民工春节回家干什么不如说农民工挣钱富裕之后干什么,但是农民工流转城乡之间,在城市打拼的居无定所,春节回家是他们谋划大事的最空闲时候。所以,很多事情都在春节时期“算总账”的。我想,最大的一点是农民没有学会城市的生活方式,更没有学会城市的发展之道。农村社会有说不完的话题,农民工又为乡村生活添加了些许传奇、浪漫、历奇甚至心酸。农民工是社会发展阶段性的必然产物,它的产生意味着社会机制的灵活性,社会机体的良性运转,农民工在流转中实现着对生存发展的谋求。它以社会的发展为大环境,现代化交通运输、信息通讯为动脉,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为依托,劳动力的市场调配流转为载体,改变着农民千百年来对土地的绝对依赖。

相逢何必曾相识 | 2012-1-28 16:46:23 | 显示全部楼层
很贴切!{:soso_e100:}
老↙_顽童〆 | 2012-1-28 16:48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痴情最无奈 | 2012-1-29 01:35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唉,看完不知道说什么好了!
*滑块验证: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新用户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