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和县百名留守人员按月领工资

[复制链接]
查看18277 | 回复0 | 2014-4-27 09:50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太和县原墙镇刘庙村党支部书记赵三献,流转当地1000多亩耕地从事玉米、小麦、西瓜和花卉等的种植,并创办了种植专业合作社,全村近百名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门口就业,每月都能领到一笔工资。
孩子的哭声让他心里一颤
     36岁的赵三献在太和县经营物流、家具和工程机械多年。几年前午收时,他回老家走亲访友,看到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,留下的多是孩子和老人。
      刚刚吃完午饭,村里的一位老人就把孙子、孙女往家里一放,急急忙忙去收割麦子。其中一个孩子玩耍时不慎摔伤,趴在地上大哭。
那一刻,赵三献的心里猛地一颤。回到县城后,他一直在思索着一个问题:农村留守老人在操持家务的同时,还要干农活,早已身心疲惫,哪里还有精力照顾好孩子?
      当时适逢村干部改选,镇里也希望他回乡创业。经过选举,赵三献成为刘庙村党支部书记,同时创办了种植专业合作社,流转土地1000多亩。

土里刨出“金疙瘩”
      赵三献发现,当地农民的种植模式为“一麦一豆”,经济效益较差,而收益较高的玉米则无人问津。
当年午收之后,赵三献把流转的土地全部种上了玉米,亩均收入达1300元左右,收益比种植大豆翻了一番。周边村民纷纷效仿,第二年当地玉米的种植面积从2000亩迅速增至20000亩左右。
        土里刨金的过程中,赵三献主动做给农民们看,通过自己的成功带动他们调整种植结构的热情。几年来,赵三献相继在流转的土地上种植过玉米、红薯、草莓等。今年,除发展小麦良种繁育外,他还种植了130亩西瓜和50多亩花卉。

村里多了一批“上班族”
       昨日,赵三献的西瓜大棚里,几名村民正在忙着。颍州晚报记者看到,很多西瓜已有成年人拳头大小。再有十几天,第一批西瓜即可上市。
赵三献告诉颍州晚报记者,由于是绿色无公害种植,第一批西瓜已通过订单的方式,被江苏、浙江和湖北的客商预订一空。
“西瓜种得好,我们的工资就高。”两名留守妇女说,赵三献从她们手中流转土地,租金已全部支付到位。同时,赵三献吸纳她们到西瓜基地和花卉基地就业。
      家中的土地流转出去,让很多留守老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,而且每年可以获得几千元的租金,生活有了保证,他们可以安心照顾家中的孩子。年轻的留守妇女和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,则成了村里的“上班族”。
(转自:阜阳新闻网)


来自圈子: 我们都是80&90
*滑块验证: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新用户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